當前位置 :首頁>政務公開>國民經濟發展報告 |
關于通化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(草案)的報告 |
|
——2020年1月5日在通化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
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
各位代表:
受市政府委托,現將通化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(草案)提交本次會議,請予審議。
一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
過去一年,面對嚴峻復雜形勢和艱巨繁重任務,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,在市人大、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,緊緊依靠全市人民,攻堅克難,真抓實干,統籌做好穩增長、促改革、調結構、惠民生、防風險、保穩定各項工作,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。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%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.5%,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%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%,居民消費價格控制在3%以內,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長5%;受減稅降費影響,地方級財政收入下降3.5%。
?。ㄒ唬┲ν苿咏洕哔|量發展。開展工業服務攻堅專項行動,50戶重點企業實現產值284.3億元。扎實推進工業“三百”計劃,110種產品實現產值42.2億元,65個擬投產達效項目新增產值20億元。工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8.1%。發揮投資關鍵作用,全市開復工5000萬元以上項目241項,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、洪福堂中醫藥健康養生小鎮等21個10億元以上項目進展順利,東方紅西洋參產業基地、長龍制藥產業園等93個項目竣工,新增主營業務收入26億元。萬達城市廣場建成開業,江南商圈規模品質不斷提升。吉林股交所通化分公司取得營業資格。省級“電商村鎮”累計達到67個,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400億元。旅游產業加快發展,通化市高句麗文物古跡旅游景區列入國家5A級景區公示名單,冰雪產業示范新城、龍灣熙嘉荒生態旅游等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,全年接待旅游者和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18.6%、23.7%。
專欄一:我市落實“六穩”要求若干措施
![]() (二)著力培育壯大新動能。醫藥產業提質發展。實施5000萬元以上醫藥健康產業項目59項,甘精胰島素取得國家藥品注冊批件、獲準上市,東寶生物醫藥產業園、金馬國家級1.1類新藥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,通化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列入國家第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。醫藥產業產值增長6%。食品產業提速發展。清河野山參國際交易中心等超億元項目進展順利,葡萄酒系列產品在國際國內各大賽事中榮獲多項金獎,食品產業產值增長22.9%。新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6戶、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17戶,54個項目列入省級科技發展計劃,7個項目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勵,12項科技成果落地轉化。高技術企業產值增長6.1%。開展百戶企業科技提升行動,啟動“雙百雙進”活動,開創校企合作新領域、新途徑。全省“雙創”現場會在輝南縣召開?!扒麑W子歸巢計劃”回引人才388人。
?。ㄈ┲嵤┼l村振興戰略。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建設高標準農田12.9萬畝,推廣綠色增產技術155萬畝,調減籽粒玉米3.4萬畝,糧食產量達到39億斤。15個產業化重點項目進展順利,通化縣藍莓、集安市人參被認定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。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86個、家庭農場551家。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(小區)20個,重大疫病免疫率達到100%。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,整治“暢返不通”公路214.7公里,建設省級綠美示范村屯9個、美麗鄉村14個、干凈人家3.5萬戶,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場會議在我市召開??h域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。通化縣入選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,集安市獲批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試點,輝南縣被命名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,柳河縣安口鎮、通化縣英額布鎮入選2019年國家農業產業強鎮。
?。ㄋ模┲ι罨攸c領域改革。全面完成政府機構改革。“放管服”、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深入推進,政務服務事項清單標準化達到100%,“最多跑一次”比例達到94.8%,一體化平臺政務服務事項辦結率達到99.9%。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,實現54證合一。推進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監管規范化,“互聯網+監管”綜合排名位列全省第三位。城市綜合信用指數居全省第二位。國資國企、廠辦大集體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等改革扎實推進。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,為企業和群眾減負14.2億元。應急周轉基金啟動運營,為65戶企業提供21億元轉(續)貸資金,降低企業財務成本6029萬元;通過動產抵押、專利權質押、“銀稅互動”無抵押等為企業融資14.9億元。深入實施“五轉”,成功舉辦了“第二屆企業家節”,兌現“小升規”獎勵資金555萬元。全市新增個體工商戶11284戶、小微企業3044戶、“四上”企業34戶、“規改股”企業5戶,民營經濟占GDP比重達到58%。
?。ㄎ澹┲涌鞂ν忾_放。積極對接省“一主六雙”產業空間布局,編制“一廊、一帶、一環線、一通道”4個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,謀劃實施重點項目136個,已開工“一主六雙”產業空間布局項目82項。全力推進“一港兩區”建設,內陸港務區對外合作扎實推進,年貨物吞吐量達到900萬噸,增長20%。醫藥高新區實施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36項,醫藥健康創業園建成使用,一批重大項目竣工投產,企業集聚、產業集群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。集安邊境經濟合作區公路口岸正式開通。深化與臺州對口合作,制定《2019年通化市與臺州市對口合作工作實施方案》,在9個方面35項重點工作上開展務實合作,通化至臺州航線、通化內陸港與臺州港實現雙通航。通集高速公路建成通車。沈陽至通化至白河高鐵正式開工建設。俄羅斯馬加丹市代表團來通訪問并簽署友好合作框架協議。開展“走出去”“請進來”精準對接洽談450余次,82個項目成功簽約,43個項目落戶通化,項目履約率超過90%。
?。┲Υ蚝萌蠊詰稹7婪痘庵卮箫L險有效推進,政府法定限額內債務、隱性債務等納入全口徑債務監管范圍,完成年度化債任務。發行新增政府債券69.1億元。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、非法集資、交易場所風險等專項排查行動,筑牢金融風險防線。脫貧攻堅扎實推進,累計實施扶貧產業項目477項,實現產業項目帶動全覆蓋。開展“萬戶大排查”活動,2510個點位問題整改清零見底。全年實現減貧4267人,退出貧困村18個,省級貧困縣柳河縣摘帽通過市級初審。污染防治攻堅成效顯著,淘汰10蒸噸以下燃煤小鍋爐98臺,治理工業窯爐21個,實施秸稈禁燒和限燒計劃,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4%。全市6家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全部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。能源消耗總量預計控制在979.78萬噸標煤左右,萬元GDP能耗預計下降9%。按時序圓滿完成中央、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任務。完成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,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通過國家核查。
(七)著力保障和增進民生福祉。66件民生實事如期完成。城鎮新增就業2.6萬人,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2.1萬人,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.5%以內。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和城鄉低保、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穩步提高,財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3.3%。解決“無籍房”3.05萬戶。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,儲備凍豬肉619噸,分批投放198噸,向困難群眾發放臨時價格補貼1819萬元。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,中考、高考改革銜接工作基本完成。市人民醫院門診住院樓投入使用,基本公共衛生優質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升。開展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,成功舉辦第五屆松花硯(石)文化旅游節。社會福利院異地新建項目開工。在全國第三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驗收中獲得優秀等級。開展“掃黑除惡”專項斗爭,打掉黑社會性質組織、惡勢力犯罪集團、惡勢力團伙11個,嚴暴案件發案率下降23.3%,中央督導組對我市掃黑除惡工作給予充分肯定。
專欄二:2019年全市民生實事完成情況
![]()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,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:我市經濟總量偏小、發展質量仍然不高,面臨做大總量和提升質量的雙重壓力;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,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加,結構調整、轉型升級、動能轉換任務繁重;財政收支矛盾突出,各種風險矛盾隱患交織疊加,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需要付出更多更大努力;城市服務功能、生態環境保護、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還有許多短板,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一定差距。對于上述問題,我們將采取針對性的措施,努力加以解決。
二、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安排
2020年,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和“十三五”規劃的收官之年。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、三中、四中全會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,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振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五次、六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,按照市委七屆八次全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堅持新發展理念,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,扎實推進“十大行動、百項工程”,堅決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,奮力開創新時代通化綠色轉型、全面振興新局面。
主要預期目標是: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%左右,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%,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%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%,地方級財政收入與上年持平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。
?。ㄒ唬﹫猿滞苿咏洕哔|量發展,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
落實“五項攻堅行動”,實行清單化、責任化管理,堅決穩住經濟增長的“壓艙石”。開展“工業提質增效年”活動,滾動實施工業“三百”計劃,推動力量向工業集中、要素向工業集聚、服務向工業傾斜。繼續開展“項目建設年”“項目達產達效年”活動和“冬春會戰”“三抓”“三早”等專項行動,計劃實施5000萬元以上項目240項以上。開展“一招四引”項目落地活動,落實招商引資政策若干規定,瞄準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等重點區域,開展專業精準招商。推動服務業擴容提質,開工建設5000萬元以上服務業項目75項,培育升規上限企業10戶?;I建市本級政策性擔保公司,做大應急周轉基金,啟動信用擔?;?,設立產業引導基金。全面做好“十四五”規劃編制,著力謀劃一批重大產業、重大平臺、重大項目,為增后勁、轉動能、優結構提供支撐,在更高起點上推動通化發展。
專欄三:2020年我市落實省政府“五項攻堅行動”重點工作
![]() (二)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培育全面振興新動能
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行動為引領,持續增強發展活力。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、省科技小巨人企業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梯次培育庫,新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戶。爭取省級科技計劃項目40項,推動重點實驗室、科技創新中心、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新平臺建設。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和政策體系,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局,組建科技成果評估論證專家團隊,建設醫藥健康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,開展“百名專家進通化、百家企業進高?!被顒樱苿又卮罂萍汲晒涞剞D化。推進“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”,落實省“515”工程,促進全市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。落實《通化市人才發展促進條例》和“1+7”人才政策,推進人才“創業特區”建設,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,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。推進“質量強市”“品牌興市”發展戰略,整合各類品牌資源,唱響“通化”品牌。
(三)堅持深化重點領域改革,激發全面振興新活力
以實施營商環境優化行動為引領,落實優化營商環境100條,打造“通·通辦”服務品牌。深化“放管服”和“只跑一次”改革,建立政府權力、責任、收費、信用信息、市場準入等事項清單。建成市區政務服務中心和一體化政務平臺,打造“全科無差別受理”綜窗。實行基層政務服務事項“馬上辦、網上辦、就近辦、一次辦”,政務服務審批時限再壓縮30%。完成國有企業分離移交“三供一業”、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和廠辦大集體改革。提升國資國企改革綜合成效。深化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,建立現代企業制度。持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、擴大預算績效管理,探索建立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制度。持續實施民營經濟“五轉”,積極申報爭取“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城市”,辦好第三屆企業家節和新生代企業家論壇,力爭新增個體工商戶1萬戶、小微企業3000戶,推動更多企業入規升級。
(四)堅持統籌區域協調發展,構建全面振興新格局
以精致城市建設行動和鄉村全面振興行動為統領,加快城鄉區域統籌協調發展。計劃征收鐵道北、張家等33個地塊,征收房屋建筑面積199.32萬平方米,征收房屋占地1038.45萬平方米。完成2014套棚戶區改造、283套棚戶區改造逾期未安置、15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任務。打通福明路、會展路兩條“斷頭路”,續建5處停車場。新建續建4.08公里城市地下綜合管廊。完成取水口上移工程,改造供水管網5公里。新建9座換熱站及12公里配套管網。開工建設調峰儲配氣源廠,改造室內老舊燃氣設施3.2萬戶。實施鄉村全面振興行動,調減籽粒玉米4萬畝,推廣綠色增效技術面積100萬畝以上,新創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標識8個,實施高標農田建設8萬畝,推廣保護性耕作4萬畝。新創10戶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星級企業,新增10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,打造5個田園綜合體。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,完成1.1萬戶農廁改造,創建18個美麗鄉村,打造美麗庭院和干凈人家4萬戶。
?。ㄎ澹﹫猿执蚝么蜈A三大攻堅戰,打造全面振興新優勢
著力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,聚焦“三落實、三精準、三保障”,開展脫貧攻堅“回頭看”,決戰脫貧攻堅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建立健全返貧監測預警機制,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監測和幫扶,努力讓貧困群眾不再因病、因災致貧、返貧。著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。持續推進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,按期完成整改任務。能源消耗總量計劃控制在1008.78萬噸標煤左右,萬元GDP能耗計劃下降9%。完成造林及撫育3.5萬畝。持續實施大氣、水、土壤等18個污染防治專項行動,市區優良天數比例保持在90%以上。著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。規范政府舉債融資行為,堅決遏制政府隱性債務增量,積極穩妥化解存量。建立工作聯動機制,做好金融風險防控處置工作。嚴密防控重點企業債務償還風險,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、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。
(六)堅持深化開放合作,建設全面振興新高地
以實施開放合作新高地建設行動為引領,積極對接省“一主、六雙”產業空間布局,加快沈陽至通化至白河高鐵建設,同步實施既有通化站外遷,啟動集安至桓仁高速公路建設,推進通化機場擴建和通化至四平、通化至丹東高鐵等前期工作。加快通化國際內陸港務區綜合物流園區、出口加工園區、經濟技術產業園區和保稅物流中心、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等平臺建設,爭取國家批復設立保稅物流中心(B型),年貨物吞吐量達到1000萬噸。支持通化醫藥高新區創新發展,提升園區服務承載能力,加快在建項目達產達效,推動優質資源集聚、產業集群發展。加快建設開發區公共服務平臺,完善配套服務功能。推動集安邊境經濟合作區開放發展,力爭集安邊境經濟合作區進入國家級行列。深化與臺州對口合作,完善政府、企業、民間常態化互訪、交流、對接機制,推動通化產業與臺州資本、通化產品與臺州市場、通化資源與臺州制造深度合作,促進對口合作企業化、項目化、園區化,努力構建平等相處、優勢互補、互利共贏新格局。拓寬與俄羅斯馬加丹市合作領域,加強與韓國首爾市松坡區的友好交往關系,不斷擴大通化“朋友圈”。
專欄四:2020年我市“一主六雙”產業空間布局重點任務
![]() (七)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,共享全面振興新成果
以實施民生福祉提升行動為引領,增加公共服務供給,著力解決好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。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.5%以內。繼續開展全民參保計劃,確保社會保險各項待遇按時足額發放。全力推進城鄉居民醫保整合,建立政策統一、待遇均衡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。啟動社會救助、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,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。為市區1萬戶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發放住房租賃補貼。解決“無籍房”和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。高質量完成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治理,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%,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%,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%。推進“健康通化”建設,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,創建省級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,建設吉林省東南部區域醫療中心。組織開展“全民健身百日行”、冰雪活動季等系列活動,全民上冰雪人數力爭突破百萬人次,營造全民健身的濃厚氛圍。
各位代表,當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,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,堅定信心、銳意進取,為奮力開創新時代通化綠色轉型、全面振興新局面而努力奮斗!
|
版權所有:通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
吉ICP備05000673號
網站標識碼:2205000001
吉公網安備 22050002000001號